形态描述
本种根据杨仲图(1989)记述转录如下。
通常褐色。足带淡黄褐色。腹部暗褐至黑色。前翅透明,淡褐色。
头顶基宽大于中长(1.3:1),端缘截形,中侧脊问明显凹陷,侧缘直,基隔室基部宽为最大长的1.7倍;额长为最宽处宽的1.9倍,以单眼水平线上为最宽,中脊在单眼水平线上分岔;后唇基基部宽于额的端部;喙伸达后足转节;触角伸过额唇基缝,基节长于端宽,短于第2节约1:2。后足胫距具齿26枚。前翅长与最宽处之比为3.1:1。
雄虫臀节大,端侧角各自伸出一根小而尖的刺突;尾节侧面观,腹缘宽于背缘,背侧角不突出,腹后角突出明显,后面观,后开口宽大于长,侧缘分界不明显,腹面观,前缘中部呈三角形切凹;阳茎管状,顶端逆生2根大型刺突,右边的一个大,左边的一个小;悬片“Y”形,叉臂宽离;膈膜质;阳基侧突中等长,彼此平行,内缘中部明显凹陷,端部1/4直,顶端尖,侧面观,端部1/4向前弯曲。
长翅型雄:体连翅长2.96mm,翅长2.46mm。
观察标本:笔者未获。
通常褐色。足带淡黄褐色。腹部暗褐至黑色。前翅透明,淡褐色。
头顶基宽大于中长(1.3:1),端缘截形,中侧脊问明显凹陷,侧缘直,基隔室基部宽为最大长的1.7倍;额长为最宽处宽的1.9倍,以单眼水平线上为最宽,中脊在单眼水平线上分岔;后唇基基部宽于额的端部;喙伸达后足转节;触角伸过额唇基缝,基节长于端宽,短于第2节约1:2。后足胫距具齿26枚。前翅长与最宽处之比为3.1:1。
雄虫臀节大,端侧角各自伸出一根小而尖的刺突;尾节侧面观,腹缘宽于背缘,背侧角不突出,腹后角突出明显,后面观,后开口宽大于长,侧缘分界不明显,腹面观,前缘中部呈三角形切凹;阳茎管状,顶端逆生2根大型刺突,右边的一个大,左边的一个小;悬片“Y”形,叉臂宽离;膈膜质;阳基侧突中等长,彼此平行,内缘中部明显凹陷,端部1/4直,顶端尖,侧面观,端部1/4向前弯曲。
长翅型雄:体连翅长2.96mm,翅长2.46mm。
观察标本:笔者未获。